近日,
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
《山东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明确到年,
我省将初步建成
“监测智能、防治精细、服务高效、
科技先进、管理科学”
的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
那么,
我省的地质概况如何?
有几条地震带?
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大地震?
最大的地震多少级?
接下来我们一探究竟。
山东省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西侧,
中部有郯庐断裂带,
西部有聊考断裂带,
北部有燕山-渤海-威海断裂带,
东部是南黄海地震区,
存在着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
(图片截自视频《提升防震减灾能力服务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划
重
点
Q:山东发生地震的次数多吗?A:
据史料记载,
山东共发生5级以上
破坏性地震70余次。
其中,
年郯城8.5级地震
是有史以来中国大陆东部最大的地震。
此次地震的有感范围极其广阔,
波及到江苏、河南、河北、安徽、辽宁、
山西、陕西、湖北、江西、浙江、福建
等十余省及中国东部海域。
有文字记载的受震地区
总面积近万平方千米,
极震区烈度达Ⅻ度,
死亡在册人丁5万多人。
据统计,
20世纪的年间,
山东共发生5级以上大地震10次。
其中,
7级以上2次。
这10次地震具体为:
年1月8日南黄海北部6.7级地震;
年8月22日南黄海北部6.2级地震;
年8月1日菏泽7.0级地震,
据对全县22个乡中16个乡的不完全统计,
这次地震共造成人死亡,
受伤人,
死伤牲畜余头,
房屋倒塌余间,
无家可归者10余万人。
年1月8日乳山5.5级地震,
死亡8人,多人受伤;
年5月23日威海西北6级地震;
年5月29日菏泽5.5级地震;
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
重灾区为惠民地区,
造成9人死亡,人受伤;
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
死亡46人,伤人,
其中重伤人,
直接经济损失3.05亿元人民币;
年1月23日南黄海北部5.3级地震;
年9月20日鲁南苍山5.2级地震,
地震造成人受伤,
其中56人重伤,
其中绝大多数为震时学生跳楼受伤
或争抢外逃而被挤倒踩伤压伤,
直接经济损失约万元。
近5年,
山东平均每年发生地震多次,
但绝大多数是人们感受不到的,
有感地震平均每年30次左右。
Q:我省防震减灾事业怎么做?A:
未来5年我省震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地震灾害潜在风险较大。根据《规划》,我省将围绕深入开展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试点省份建设,在全省基本建成涵盖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监测预测预警、应急救援、信息服务、科技创新、社会治理六大体系的公共服务现代化框架体系,工作重心转向更加广泛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着力推进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优化地震监测预测预警体系,我省将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要素全面调查,建立全省和县域地震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落实全省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不低于七度抗震设防要求,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要求提高一档、抗震措施提高一度,加强乡村公共设施和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和服务;同时要进一步强化预测预报,加强重点区域震情跟踪及预测研究,完善震例库和异常备注库,建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和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在济南、济宁、泰安、菏泽等设区的市推进煤矿等专用地震监测站网建设,提升非天然地震监测能力。
在应急救援方面,我省将重点推进Ⅰ类和Ⅱ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使用和运维管理,重点地区每年开展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县级以上政府每年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推进基层应急能力综合提升社区建设,提升基层应急基础能力,同时要立足重特大地震灾害,强化部门协同联动配合,编制巨灾应急预案,构建巨灾情景工作方案,确保极端条件下的应急物资储备、通信电力保障、医疗救援救助等基本生活条件到位。
在地震信息服务方面,我省将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地震行业深入应用,提升地震业务系统的泛在感知能力、分析研判能力、协同工作能力、精准服务能力,建设“智慧地震”服务体系,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公共产品,实现省市县级政府决策类服务全覆盖,地震速报、强震预警、科普宣传等公益性信息重点地区全覆盖。
此外,“十四五”期间我省还将重点实施“山东省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现代化建设工程”项目,包括重点地区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地震应急技术装备保障和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等4个分项工程,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我省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和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能力。
END
参考资料来源:
《我省规划到年初步建成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大众日报
今日震情信息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6月15日12时00分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80度,东经97.55度)发生4.0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END-/本期小编:于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