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有两种,一种为人体外的太阳之光,普照大地,植物才能呼吸,万物才能生长;一种为人体内的阳气,存于五脏六腑、行至全身,是人健康的象征;
缺少太阳光的地方,潮湿、滋生菌落;
缺少阳气的部位,寒湿,邪病暗生;
生命需要能量,健康需要温度。
源成—艾上茶疗项目自落地以来,现已举办了9场申时茶会,体验人数接近百人,。很多茶友在刚艾灸或者艾灸一段时间后,留言反映说,身体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小状况:月经不调、白带异常、外阴瘙痒、起红疹......
这是怎么回事呢?
1.经期延后、经量变少、经血发黑或有褐色分泌物
这种现象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1)寒邪过重
原先体内寒邪过重,而艾灸为身体培补了阳气,将瘀阻于体内的瘀血排出,经血中就会有黑色血块、褐色分泌物。
(2)方法有误
经期延后、经量变少甚至闭经,与只灸腰腹不灸腿有关。人体是个圆,腰腹部是上半圆,腿是下半圆,如果不灸腿,气血只在上半圆打转,就不能形成完整循环,气血不下行,经量当然会受影响。所以,建议女性每次都要艾灸腿部。
调理建议
(1)、谨慎停灸
此时停灸,极有可能前功尽弃。艾灸是在改善身体的内环境,内环境正常了,月经自然也就正常了。所以,切忌停灸,如果实在担心,可以适当减少艾灸时间或艾灸力度。
(2)、饮食调理
针对津液损耗的情况,可在艾灸前后适当补充温水,多吃山药等补益脾胃的食物,增加气血转化。
2、白带异常,外阴瘙痒
这种现象说明两个问题:
(1)湿热过重
灸后阳气增强,在正邪相争的过程中,一旦湿热邪侵袭胞宫,就会引起白带异常,同时细菌会暂时滋生,出现炎症。
(2)任脉失固,带脉失约
“带下俱是湿症”,任脉带脉皆起于胞宫,湿热侵入胞宫,就会累及任脉和带脉,使任脉失固,带脉失约,导致白带异常。
调理建议:
(1)、切忌服药
切忌服用消炎药,容易将寒湿邪封藏在体内,不利于拔出病根。
(2)、健脾补肾一般而言,任脉失固、带脉失约是由于脾虚肾虚所致,因此针对任脉失固、带脉失约引起的白带异常,必须健脾补肾。
→脾虚,可灸以下部位:带脉,脾俞,足三里,三阴交,隐白。
→肾虚,可灸以下部位:带脉,次髎,肾俞+关元,三阴交。
3、起红疹,甚至红肿一片
艾灸后皮肤出现疹子,并且瘙痒难耐,心烦气闷,这就是艾灸在身体里起作用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些症状是由于体内不同部位的湿邪、寒邪、风邪在作怪造成的痒、肿、泡,长期坚持,阳气足则寒邪驱,身体的痒会自然消失。
如何看待灸后的不同症状?
灸疗必须经历的阶段是气冲病灶,排病反应也有两种表现方式:驱邪外出;培补正气。
1.驱邪外出
这里的“邪”主要指实邪,就是体内的湿气、痰浊、瘀血等垃圾,驱邪就是给身体泻实。实邪最主要的排出通道就是人体九窍以及皮肤。其中,九窍以进口(口)和出口(二阴)反应最为剧烈。
进口常出现的症状就是:打嗝、咳嗽、吐痰;出口常出现的症状就是:放屁、大便、小便、月经、白带。
2、培补正气
上面说的都是实邪,也有一种情况,就是艾灸之后,身体不会出现明显的泻实反应,但整个人会蔫了吧唧的,非常懒散。
表现在身体上,就是新陈代谢节奏变慢;表现在精神上,就是疲惫、犯困、嗜睡。
所以,艾灸后出现这些不同的体感变化,大家不要担心,也不用忙于吃药,根据不同的情况稍加调整,灸后症状自动会消失。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