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是全身同时出现丘疹、水疱及结痂。部分患者可自行痊愈,若经过积极治疗,也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痊愈后多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再患水痘极少见,但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体内,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可引起带状疱疹。
c0.-0.-0.-0.-0.-0.c-0.-1.-1.-1.-3.-1. c-0.,0.-0.,0.-1.,0.c-0.-0.-1.-1.-2.-0. c-1.,0.-1.,1.-1.,2.c-0.-0.-1.-0.-1.,0. c-1.,0.-1.,1.-1.,3.c0.,0.,0.,0.,0.,0.c-0.,0.-0.,0.-0.,0.8 c-1.,0.-1.,1.-1.,3.c0.,0.,1.24,1.,2.,1.c-0.,0.-0.,0.,0.,1. c0.,1.,1.,1.,3.,1.c0.-0.,0.-0.,0.-0.c1.,0.,2.-0.,4.-0. c3.-1.,5.-3.,4.-6.C15.,23.,16.,22.,15.,22.z"fill="rgb(,79,29)">基本病因
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呼吸道粘膜局部增殖并进人血液形成初次病毒血症,然后VZV在网状内皮系统中复制并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并播散到表皮的角质形成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引起细胞空泡变性形成水疱。
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水痘的患病风险:
1、与水痘患者或潜伏期患者密切接触。
2、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3、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典型症状
1、典型水痘
(1)前驱期
婴幼儿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有低热、烦躁易激惹或拒乳,同时出现皮疹。年长儿童和成人可有畏寒、低热、头痛、乏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持续1~2天后才出现皮疹。
(2)出疹期
①皮疹首先见于躯干部,以后逐渐扩散至面部及四肢,呈向心性分布。部分患者可在口腔、咽喉、眼结膜和外阴等黏膜处出现皮疹。
②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呈椭圆形,直径3~5mm,周围有红晕,疱疹壁薄易破,疱液先为透明,很快变混浊,疱疹处常伴瘙痒。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红晕消失。1周左右痴皮脱落愈合,一般不遗留瘢痕。如有继发感染,则呈脓疱,结痂和脱痂时间延长。水痘皮疹多分批出现,故病程中在同一部位同时可见斑丘疹、水疱和结痂。
③一般儿童患者症状和皮疹均较轻,成人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情较重。妊娠期感染水痘,可致胎儿畸形、早产或死胎。产前数天内患水痘,可发生新生儿水痘,病情常较危重。
治疗原则
水痘病程有自限性,多数可自行好转,治疗以抗病毒和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日常注意适当进行自我隔离,保持皮肤清洁,以避免疾病传播或继发皮肤感染。
对症治疗
1、发热时期卧床休息,热度较高时可适当给予退热剂,但注意禁用阿司匹林治疗。
2、皮肤瘙痒严重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也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
3、若继发感染,局部可应用新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感染严重时还可口服抗生素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早期(出疹后24~72小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减轻水痘的严重程度,并缩短病程,促进病情恢复。2岁以上儿童可选用阿昔洛韦,必要时还可试用阿糖腺苷和干扰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