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癌手术病例分享

外阴癌是外阴的恶性肿瘤,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5%,其中,以原发性鳞状上皮癌为主,继发性恶性肿瘤少见。最常发生在大阴唇,其次是小阴唇、阴道前庭及阴蒂等处。首先,出现局部结节或肿块,并逐渐增大、坏死、破溃及感染,分泌物增多,伴有瘙痒、疼痛感。肿物可呈乳头状或是菜花样,并可迅速扩大,累及肛门、直肠和膀胱等。外阴癌的发病原因不是很明确,目前认为人乳头状瘤病毒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但是,人乳头状瘤病毒阴性的外阴癌与外阴白斑、外阴萎缩、外阴尖锐湿疣以及其他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巴肉芽肿等有一定的联系。其治疗方法首选手术治疗,今日分享由医院郝敏医院靳双玲主任合作完成的外阴癌手术一例。

基本信息:李某某(),女,46岁,主因“左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13月,外阴瘙痒伴红肿疼痛1月”于年11月23日入院。13月前无诱因出现左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不伴局部疼痛,发热等不适,就诊长治市某院外科,未处置,建议其定期复查。1月前出现外阴瘙痒、红肿,伴疼痛,红肿部位出现0.5cm大小的硬结,瘙痒症状逐渐向四周扩散。就诊长治市某院皮肤科,诊断为“皮囊炎”,外用药物1周,效果欠佳。医院,诊断为“疱疹”,治疗2周,仍无效。1周前再次就诊某院皮肤科,行外阴硬结切除,病检回报:阴部角化过度,部分表皮不规则增生,真皮内见大小不等的肿瘤细胞团块。医院妇产科就诊并收住入院,病理科会诊院外切片:考虑为鳞癌。盆腔CT检查结果回报:盆腔未见异常增大淋巴结影。左侧输尿管似见扩张,与下段近膀胱壁内段处狭窄,未见明显管壁增厚及结石影。盆壁髂血管走行区、腹膜后、腹股沟区多发结节,左侧盆壁及腹股沟区为著,大者直径约1.6cm。报告:1.左侧输尿管扩张征象,于下段近膀胱壁内段处狭窄,未见明显管壁增厚及结石影。2.盆壁髂血管走行区、腹膜后、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增大,提示:转移可能。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及腹部未发现阳性体征,浅表淋巴结除左侧腹股沟肿大,质硬,不活动外,其它部位未及肿大。专科检查:阴阜及左侧大阴唇明显肿胀,表面散在疱疹,部分色红,部分无色,部分呈密集簇状生长,范围约6*4cm2,阴道畅,宫颈光,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活动好,双附件未及异常。经积极术前准备,特邀山大二院妇产科郝敏教授主刀,医院妇科靳双玲主任和烧伤整形外科协助,于-12-5行外阴广泛切除术+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邻位皮瓣转移推进术。术中诊断:外阴鳞癌lllc期,术中见:外阴阴阜湿疹样病灶6cm×4cm×2cm,左侧大阴唇明显肿胀,皮肤表面似有散在细小水泡,右侧阴唇及尿道口未见异常;左侧腹股沟多个淋巴结肿大,其中最大者约6cm×5cm×3cm,质硬,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右侧淋巴结肉眼未见明显增大。快速病检回报:左侧大阴唇脉管内癌栓浸润。术后病检:送检淋巴结见癌转移(左、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周围组织中脉管内见癌栓,另外查见癌结节3枚,脉管内见到癌栓。术后恢复顺利,双下肢无水肿,术后16天拆除外阴缝合线,拔除引流管;术后19天转移皮瓣愈合佳,拆除皮瓣缝合线(留置固定线),局部加压包扎,术后21天出院。

??术前MARK笔标识外阴手术区域

??术中冰冻病检结果回报

??外阴广泛切除术+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邻位皮瓣转移推进术术后

??术后病理结果回报

专家点评

外阴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因具有侵袭性强、进展迅速、易复发等特点,其治疗方法为外阴广泛性切除术或加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往往需要广泛性切除病灶周围至少2~3cm的正常组织才能有效减少局部复发率,但是临床上常常因为病灶较大,行广泛性切除术会造成外阴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面积过大、缝合张力过高,术后伤口易感染,创面难以愈合或延迟愈合,瘢痕增生导致阴道口狭窄,术后性能力下降或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尤其是年轻患者。外阴广泛性切除术后如何更好地关闭创面并行外阴重建一直是妇科手术的难点和热点之一,本病例通过多学科的合作,采用了腹阴邻位皮瓣转移推进术对外阴进行了重建,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郝敏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iyinsaoyanga.com/xjwysy/8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