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朝韩边境的ldquo5G村rd

随着朝韩关系改善,半岛对话氛围延续,一度被视为半岛分裂象征的大成洞村正借助科技力量建起了智慧村庄。年 停战协定签署后,韩国和朝鲜各自在非军事区内建立了一个村庄,这便是韩国的大成洞村和正对面位于朝鲜境内的机井洞村,两个村子的直线距离还不到2公里。根据停战协定,交战双方把北纬38度线附近的实际控制线作为军事分界线,东西长公里,南北两侧各2公里以内为非军事区。非军事区原本作为双方军事缓冲地带,却成为全世界戒备最森严的地区之一。年4月24日,学生在大成洞小学上课不久前,在非军事区韩方一侧的区域,几座5G基站悄然建起,以超高速度、超低时延、超高密度连接等为特点的5G网络在这里生根落地,改变着这里村民的生活起居。1坐落在韩国京畿道坡州市郡内面的大成洞村,距离韩朝军事分界线只有米,也是非军事区韩方一侧的 村庄。由于高度敏感的地理位置,进入这里的人员必须接受严格的身份检查,村民也早已习惯随处可见的巡逻宪兵。村子里没有便利店、餐厅、医院、超市、理发店,连在手机导航上也显示一片空白。目前共有46户家庭、位村民居住在这里,平时靠农业为生,其中90%以上的农事是在田间作业,农作物包括大豆、红薯、水稻、辣椒等。为了让村民安心在这里生活,韩国政府给予了诸多特殊优待,比如男性可以免服兵役、免缴所得税等,村民的收入也远超韩国其他地方的农民。大成洞别名叫“自由之村”,然而住在这里一点也不自由,相反还会受到种种约束:由于享受优厚待遇,居民每年必须在村里住满8个月;访问村里的外来人员在傍晚6:30前必须离开,不得留宿;村民如果在外住宿必须提前报告,每晚还会有士兵清点人数。大成洞村的信息化和通讯现代化于年初就开始启动。当时,在韩国电信公司(KT)的支持下,大成洞村家家户户开通了因特网,年全部安装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年,为帮助生活环境相对闭塞的大成洞小学的学生们学习基本IT技术,KT公司派遣技术支持人员来村里为小学生教授信息技术课程。如今,KT将下一代 通信技术带到了大成洞村,让智能化村庄成为现实。2月20日,身兼乘务员和导游两职的李泰贤在“DMZ和平列车”上登记乘客的信息。新华社记者王婧嫱摄KT的技术人员告诉《环球》杂志记者,由于大成洞村距离军事分界线非常近,且受到驻军的管辖,在这里构建5G网络并不容易。经过5个月的建设,通过电磁波试验,反复与韩国国防部、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美军司令部等沟通协调,最终完成了5G网络构建和相关设备的架设。不过,据KT方面透露,目前在大成洞村内设置的5G基站仅个位数,村民中5G手机和终端设备尚不普及,“5G村”的意义更多在于加强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通过创造智能化的生活环境为在这个特殊村子居住的村民提供更多便利。26月27日,经过改建后的大成洞村以智能村庄的面孔亮相,并在这里举行了“5G村”开村仪式。KT公司会长黄昌圭、大成洞小学的老师学生以及士兵等多人参加。据KT方面介绍,“5G村”建设希望通过在村落应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希望从日常生活、学生教育和文化空间三方面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更完善的生活问题解决方案。这是年3月5日在朝鲜板门店拍摄的 停战协定谈判会场外景。新华社记者程大雨摄安装在全部46户家庭的智能LED灯系统具备警示灯、应急铃和广播功能,能更迅速提醒村民边境潜在的各种应急突发状况。如果村里有灾情发生,村长金东九只需在手机中输入疏散避难的短信,系统就能利用TTS(文本转语音)技术转化为语音,通过大喇叭及时播放出去。新建的超级节能管理系统则减轻了金东九的负担。过去他一人负责村里小学、档案馆、村民会馆的电力设施管理,而现在他只需要远程操作就能实时掌握村内电器故障、控制电器开关,省时省心。“以前,怎么样做好村子的节能管理是我最烦心的事情,现在我对远程管理的解决方案十分期待。”金东九当天在开村仪式上说。为了提高农田耕作效率,大成洞村还引进了智能农场。过去,为了给农田浇水,村民需要在士兵的陪同下,步行到2公里外的水库打水灌溉。如今,得益于从水库自动引水到农田的管井系统,村民只需在家中操作智能手机就能确认土壤状态并及时供水和补充土壤营养。因为没有任何娱乐场所,外来人员进入村子也极不方便,村民的生活难免乏味枯燥。“5G村”建设为村民的业余休闲生活开启了多样化的选择。在村民会馆二层,村民可以通过佩戴增强现实(AR)眼镜,参加远程瑜伽课程,接受专业指导。会馆三层新建的“AR统一展望台”,通过36倍放大的高清画面实时展现对面朝鲜境内的村落景观,访客能够通过触摸屏幕自如缩放实时画面大小,甚至连开城工业园区也能尽收眼底。3大成洞小学是大成洞村里的 一所学校。这所小学以师资力量强、设施先进而远近闻名。学校每个年级仅有5名学生,共30名学生,另外还有10名教职员工。学生从大成洞小学毕业后就必须走出村子,去其他地方继续接受义务教育。据校长陈永轸介绍,因为教学环境好,许多非军事区以外的家长都慕名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来到这所小学,最引人注意的是面朝校门方向的主教学楼居然没有一扇窗户,令人诧异。据老师们介绍,这是为了防范潜在的军事风险隐患而设计的保护措施,避免万一韩朝擦枪走火 到校园里的孩子。不过,除了这点明显的不同,学校设施与普通小学并无两样。走进主教学楼,《环球》杂志记者一眼就看到了悬挂在墙上的空气质量监测仪。监测仪能随时收集可吸入颗粒物有关数据,判断外部空间是否适合学生户外活动。在“5G村”的学校,还有以物联网为基础的AI编码和VR内容的制作教学包,对高年级的学生实施软件教育。学生们可以利用软件包学习简单的编程,制作AI语音识别终端,进行机器人组装等。来源:年8月2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第17期总监制:刘明执行总监制:卞卓丹监制:乐艳娜责任编辑:林睎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iyinsaoyanga.com/wyyyyw/9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