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玮君,我校级金融管理学院保险专业毕业学生,曾凭借在海鸥通讯社作的人物专访获上海市校报好新闻通讯类二等奖,并在毕业时获得校届“优秀毕业生”的荣誉。她也曾在“青春上海”“美团民宿”等公司有过丰富的实习经历,最后选择跨专业进入界面新闻内容中心任职运营编辑。虽然我们的采访通过电话会议方式进行,但依然能从她的欢笑声中感受到这个邻家大女孩的勇气与坚定。
1
“在海鸥的几年是我的高光时刻。”从参与海鸥通讯社里的各种工作到假期丰富的支教活动,从记录各地风光的一篇篇游记到通过CFA一级考试,李玮君的大学四年可谓是全面均衡发展。如何能兼顾学习、工作和生活,李玮君自有一套方法:她会根据实际情况把“大时间段”划分成小阶段,并明确每一阶段的重点。在学业较轻松的大一大二,她会多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而在大三大四时则专注考证和实习。除此之外,为了充分利用周末时间,她养成了不睡懒觉、不宅寝室的好习惯,充分拓展了大学生活的宽度。
“如果没有通讯社给予的这些机会和经历的话,我觉得我的大学可能会少了很多精彩。”在海鸥这个“实践平台”上,李玮君“发挥出自己很多闪光点”,在与同伴的相互激励下,努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尽管大三大四时,学习和找工作的压力如影随形,李玮君依然不甘心在海鸥通讯社“退休”,在这里,她学会了摄影、采访、制图等多项技能,锻炼了抗压能力、提升了学习能力,收获了许多至今还保持联系的老师和伙伴,经历了无数难忘的“高光时刻”,唤醒了埋藏已久的“文字梦”……
李玮君(右)在通讯社秋游中
在李玮君关于海鸥的记忆中,不乏细小暖心的故事。“去年我录了一个毕业视频,看到很多通讯社的成员留言道‘海鸥出品、必属精品’,还有很多学弟学妹留言提到我曾参与他们的第一次采访或第一次摄影,感觉很开心,很感动。”另外,通讯社五周年“鸥像”影展的策划上,“我联系到了很多之前的学长学姐,把先前的摄影作品都拿出来挑选分类,作为海鸥五周年庆典工作成果的展示,经历半个多月终于完成了这个项目,觉得还是蛮有成就感的。甚至后来那个影展结束以后,我还把摄影作品带回去收藏了。”李玮君娓娓道来,我们同样能够感同身受这种温情:在海鸥,我们每一份努力付出都有记录,都会被感激,遇到的每一个难关都有人陪,收获每一个成绩都会得到由衷的赞扬,真情真心也都会得到回应。
“海鸥通讯社于我而言是港湾一般的存在。”这里给予李玮君机遇,也培育了理想。李玮君在“我们”专栏里读到一位通讯社学姐的大学经历,了解到学姐辅修了自己不喜欢的财务管理,最后还是坚持了自己所期待的“和文字打交道的工作”,这个故事使得迷茫无措的李玮君获得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哇!那我为什么不可以转行,好像真的可以做到哦!”虽时隔已久,她语气里的惊喜依旧。在参加毕业典礼的摄影工作时,李玮君发现“优秀毕业生”有特别的证书留念,可以拥有一张“写真照片”,从那时起她就想自己是不是能够获此殊荣呢。还有一次采访海鸥通讯社优秀前辈吴雨桐学姐时,李玮君满怀羡慕与敬佩,向往着自己有一天也可以被记录在通讯社大事记中……就这样,李玮君在海鸥通讯社不断地寻找奋斗目标,在优秀前辈们的鼓舞中前行,在相似的道路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并留下承载着她成就感和幸福感的足迹。
李玮君拍摄作品
2
“我在采访中找到对自己人生规划的解答。”从大一下学期加入海鸥通讯社采访部,到大三大四时从事新媒体相关的实习,再到现在的职业,采访工作似乎贯穿始终。也正因此,她从中获得了最多的感悟和进步。
社员大会上作为年度十佳记者代表发言
采访优秀校友王浩宇——英国毕马威首位中国合伙人,师德先进王铮老师、教学标兵郑戟明老师……无疑都成为了李玮君采访生涯浓墨重彩的记录。可当时作为初出茅庐的采访部小白,采访王浩宇校友前,李玮君甚至不敢接此重任。从战战兢兢地报名、准备采访资料、采访完成后撰稿到多次改稿,李玮君得到了小六老师全程鼓励、支持和指导。虽然面对高难度的采访任务会无比紧张,不过一旦沉浸于那种采访环境,采访对象亲切的语调、畅谈的人生感悟便让李玮君将压力放下,如沐春风一般乐在其中。“校友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去面对未来的一些选择。”一字一句,深入人心。“关于职业规划要确定好自己的一个大方向,然后慢慢地去寻找自己确切的一个目标,并有针对性地、不断地提升自己。”“你现在的每一步都算数,在之后都会是有所体现和运用的。”李玮君至今仍记得与被采访者的对话,这让当时有些迷失在职业规划中的自己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和影响。
在青春上海实习时拍摄美术馆
实习时在长三角文博会的采访则让李玮君更加深入体会到做采访的辛苦。因为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稿件,李玮君接连三天到展会现场收集采访素材,但初稿依然不够理想。李玮君自嘲着向我们描述她在等待编辑老师改稿意见同时又参加校园音乐节的场景:舞台上是节奏有力的音乐,身旁是随着韵律摇摆的人群,只有她穿着正装背着个电脑包,随时准备接受改稿信息。她对待采访工作十分努力和严谨。“我不想草草交差,也不想辜负期望。”
可以说采访对李玮君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不断的实践与反思,让李玮君总结出了自己的采访经验:尽可能多地了解采访者的背景信息;抓住采访对象最突出的特点重点描绘,通过采访对象周围的人来多角度刻画采访对象,一定要做好反复修改文稿的准备。另一方面,在与社会方方面面的人物交流的过程中,她也收获了属于自己那一份独特的心灵感悟,在每一个截然不同又精彩纷呈的人生故事中为自己内心的困惑找到解答。
3
“学会做选择是我大学中最难的一门课。”从是否考证,到是否考研,再到是否跨专业就业,与大多数本科学生一样,李玮君也不得不面对着这些可能决定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题。“我也曾询问过很多前辈,最后发现每个人的选择、职业规划都是不一样的,这些经验模板都是不可复制的,面对通往未来的千万条路,真的很难做出选择。”大一的时候,怀着不甘落后于人的心态,她报名考证,虽然在考证的过程中发现这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但她依然坚持学到最后。事实证明,在以财经、商业新闻为核心内容的界面新闻,掌握一定的金融专业知识成为她的一大核心竞争力。
界面新闻的工作证
在困惑中思考,在实践中成长,在摸爬滚打中——李玮君学会勇敢地做出人生抉择。“如果你有能力承担这个选择带来的损失,那么你就去做,你要想好的是,要为自己负责。”考虑到考研失败带来的潜在风险与实习机会提供的有益经验,李玮君选择在实习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职业规划。到了大四,面对着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银行和新媒体的数个offer,李玮君再次拿出对自己负责的铁律扪心自问。最后她毅然决定从保险专业跨越到新闻领域,从学习生活了四年的上海北上,去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发展。“相比于在保险、银行业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我更愿意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付之热情。”刚到北京时,她还收到了银行的offer,这份在长辈看来很不错的工作却被她放弃了。“父母总会说,你以后后悔了一定会怪我们,但是如果我不遵循我自己的内心,我一定会怪我自己罢。”李玮君思考了很多,最后明白了一个道理,“选择就是自己做出取舍,并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有能力承担每一个选择的后果,才能更坚定地朝着自己内心的目标走下去。”
回望纠结的过去,笑对未知的困难,惟有稳扎稳打、负重前行。如今已经在北京工作半年的李玮君向我们讲述着工作的乐趣,同事室友的友善与多姿多彩的业余生活——现实并没有设想的那般残酷,她正充分享受着自己勇敢选择所带来的乐趣与经历。
最后李玮君想用经常激励自己的一段话送予小海鸥们共勉:“很多时候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挫折、坎坷、痛苦,就好像是打怪升级的过程,我能够把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了,顺利地挺过去了,那我也就升级了。要相信这件事情总会过去的,总会完成的,即使它看上去很难,但是它还是会完成的,我们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强大。”
文末竞猜
本文中所提的哪位学姐的大学经历对李玮君影响甚大呢?
听!
海鸥说(一)
胡晨威:唯热爱与坚持可抵岁月漫长
海鸥说(二)
格桑卓玛:“非典型”藏族女孩的蜕变
海鸥说(三)
李俞霖:“多尝试、多体验,请永葆对生活的激情!”
看!
我们(一)
望天树与发令枪
我们(二)
不想写小说的球迷不是好记者
我们(三)丨时光且长,何不闯闯
我们(四)
吴前龙马:不下架的理由
我们(五)
活出精彩的自己
我们(六)
与自我对话,在迷雾中寻找光亮
我们(七)
张雅怡:大千世界里敞开怀抱做自己
我们(八)
南方一头鹿,很高兴认识你
我们(九)
赵梦雪:毕业快乐,忽而今夏
策划:SUIBE海鸥通讯社
采访:秦诺青李韫琪王馨柔
排版:李韫琪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