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皮肤病也许是好事!临床发现,周身有各种皮藓(包括牛皮藓、脚气等),或湿疹,或痤疮的人往往不会生肿瘤、水肿、膨胀等病症。分析其原因,这些疹疮等往往是五脏六腑郁滞的毒邪向外排出的窗口。
皮肤、汗液、大小便,都是体内浊毒热邪向体外排出的一个通道。身体还有能力自动排毒邪的,往往不算差。呕吐、腹泻、发烧等,往往都是机体正邪交正的反应。不是病,推之。若不明原因出现疹子、皮藓、痤疮等,也是一样的理。
体内毒邪不尽,皮肤病则难愈。除非深层浊毒排完了,皮肤病可不药自愈。
皮肤病反应身体有哪些毒?中医认为,皮肤癣菌病是因汗泄不畅而致内蕴湿热,病久耗伤阴液,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
你看无论什么皮肤病都有一个共同点:痒。
痒是一种风邪,治痒必须要治风,为什么?
风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无孔不入,变幻无穷,跟皮肤病非常类似!荨麻疹就是突然来突然没的。
其次痒是种热邪,痒为热之初,就是说热刚刚起来的时候通常会表现为痒,这热又从哪里来的呢?从湿气而来。湿气久了就会化热,很多妇科疾病都是湿热下注导致的,如外阴瘙痒。
最后治痒还要治血,因为血虚则风燥,风燥就会在身体里乱窜,窜到哪里哪里就痒。风是种阳邪,要靠血这种阴性物质来制约它,所谓血行则风停。就是说当我们的身体气血顺利运行起来的时候,这个风邪就自动消失了。
很多老年人的皮肤瘙痒,尤其是夜间不知什么时候就发作了,很影响睡眠,这就是血虚风燥。
见皮休治皮,激素药膏阻止皮肤排毒。皮肤病是小病,若见痒治痒,见皮治皮,图标而忘本,或过于重视激素、抗过敏类药物,即会有损于肺肝肾,滞碍于二便排解浊毒,易导致变证多端。且此类药物多损伤人体正气,为解皮肤之疾而损人体之正气未免以小失大之举。
古人讲“见皮休治皮”。皮肤病的发作部位在皮肤,但根本原因却是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失衡。若执着于治疗皮肤,是治标未治本。
凡是皮肤病,皆可用艾灸。《内经》:“痒者散动于肌腠,故为阳”,说明瘙痒之症多在表属风。
《针灸大成》:“在肌腠非熨火芮不能以达”,说的是,治疗皮肤病,除了艾灸,其它办法都难以抵达病灶。
由上可知,皮肤病更适宜用艾灸来防治。
艾灸配穴。艾灸能温阳除湿,也能散火祛风邪。温阳则中阳充足,散火则火邪外散,因此灸法能治皮肤病。诸疮疹毒痒皆可灸。
艾灸不仅可消炎、杀菌消毒,并且艾灸热力深透局部,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抑制渗出,提高免疫,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对于大多数皮肤病有非常好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皮肤痒,有疾患,主穴在此。
除了要祛湿热祛风邪外,肺主皮毛,所以皮肤上问题一般都要找肺。
因此我们在艾灸治疗皮肤病时,“阿是穴(患处)、曲池穴、血海穴、合谷穴”这一组黄金搭档穴位,是必须用到的。
1、阿是穴
阿是穴就是患处,这是治疗皮肤病的主灸位置。
2、曲池穴
曲池穴为大肠经的合穴,大肠经多气多血,具有较强的活血和通调大肠腑气的作用,而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腑气一通,则肺的生理功能自然恢复正常。
3、血海穴
血海穴属于脾经,具有活血理脾的作用,而脾土生肺金,脾旺则肺气足,皮肤健康。
4、合谷穴
合谷穴为大肠经原穴,属阳主表,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之功。流汗多或者不流汗都要找它。
以上这组穴位具有”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强大功效。
没胸的,来一套,有了!
胸小的,来一套,大啦!
胸大的,来一套,美了!
下垂的,来一套,上去了!
乳腺增生的,来一套,缓解了!
我们丰胸套就是这么神奇、大家都在用!想要丰满、健康的胸,你就得必须得用上臻韵胸部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