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档案室PFS长达16月,地表最强P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一、病例介绍1

患者就诊情况

年龄39岁,BP:/81,职业个体户,无家庭病史。

病史

★初治

首次就诊时间:-05主诉:下腹胀痛十余天。妇检: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畅,壁光滑,宫颈中度糜烂状,子宫后位,大小正常,活动度可,双附件区增厚感,轻压痛。年5月11日血液CA大于U/ml;.5.17CT:1.双侧附件囊实性影,输卵管脓肿可能,卵巢肿瘤不能完全除外。2.盆腔少量积液。3.肝包膜,左侧大网膜略增厚。4.右侧胸膜局部增厚,建议随访复查。5.双肺未见实质性占位灶。胃肠镜阴性术前宫颈活检:1.(宫颈)粘膜慢性炎伴局灶鳞状上皮增生。2.(宫颈管)粘膜慢性炎,小灶区轻度异型增生。治疗:于年5月22日在全麻下行卵巢癌根治术(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盆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直肠部分切除及吻合+阑尾切除+膈肌部分切除+膈肌破裂修补+肠修补+肠粘连松解+阴道成形术)术后肉眼残留:小肠浆膜及系膜表面散在结节,直径小于0.3mm。术后病理:1.左、右输卵管及卵巢低分化腺癌(高级别浆液性癌,瘤体6×5×4cm),可见脉管瘤栓,转移或浸润至子宫体前后壁浆膜至肌层、(直)肠壁全层、阑尾浆膜至肌层、(盆底腹膜、大网膜、肝肾隐窝、右侧膈肌、大网膜部分、回盲部、左横膈、右侧结肠旁沟、小肠系膜表面)纤维、脂肪组织及32/35只淋巴结。2.宫颈粘膜慢性炎。术后诊断:卵巢癌IIIC期术后辅助治疗:

-06-15行第1次化疗,考虑患者手术范围大,耐受差,因此给予卡铂注射液mg单药化疗一程。

于年7月7日-8.2行2程TC方案化疗:安素泰mgivgttd1+卡铂mgivgttd1。

因手脚麻木,出现明显神经毒性故于年8月22日-10.10改为:泰索帝mgivgttd1+卡铂mgivgttd1共三程。

★复发年8月6日(距末次化疗10个月)年8月6日复查血CA:36.3U/ml,首次升高(距离末次化疗十月)。年8月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新发结节,转移瘤待排除。胸外科专家阅片后表示不能确定为转移病灶,建议观察。年11月29日血CA:U/ml。年12月3日B超提示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2月4日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细胞学结果:左侧腹股沟结节针吸(淋巴结转移性腺癌伴大片坏死。年12月5日CT提示:两肺多发结节较前增大,考虑转移瘤可能大。诊断:卵巢癌复发患者复发病灶非孤立,且考虑出现肺部以及远处淋巴结转移故难以手术完全切除病灶,选择化疗。年12月6日-.4.27行化疗6程:(里葆多)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40mgivgttd1+卡铂mgivgttd1;★维持治疗.6.10口服尼拉帕利维持治疗,起始剂量:mgQD2

患者基线特征

基线特征

PS/ECOG评分1症状无并发症介绍无3

患者BRCA状态

BRCA状态检测:.9.27BRCA1未突变BRCA2未突变OthertestsRAD51C,TP

实验室检测(.6.10)

实验室检测CA-10.1U/mlHE.2pmol/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4U/L肾功能肌酐61.1umol/L血小板计数*/L中性粒细胞计数2.48*/L血红蛋白g/l红细胞计数3.82其他检测等无其他5

影像学检查

CT/MR扫描B超.6当地复查CT:1.卵巢癌综合治疗后复查,直肠下段多发点状及链状高密度影,考虑术后改变。2.脂肪肝。3.双肾多发小结石。4.胸部CT平扫未见确切异常。上腹部未见明显占位。二、患者首次治疗.5.17CT:1、双侧附件囊实性影,输卵管脓肿可能,卵巢肿瘤不能完全除外。2、盆腔少量积液。3、肝包膜,左侧大网膜略增厚。4、右侧胸膜局部增厚,建议随访复查。5、双肺未见实质性占位灶。1

手术介绍

(1)于年5月22日在全麻下行卵巢癌根治术(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盆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直肠部分切除及吻合+阑尾切除+膈肌部分切除+膈肌破裂修补+肠修补+肠粘连松解+阴道成形术)(2)术中探查:淡黄色澄清腹水约ml,肠管间多处粘连,左、右卵巢分别见一直径8cm及5cm左右囊实性肿瘤,侵犯直肠及子宫,形成团块,无法分离。双侧输卵管结构不清。子宫体正常大小,表面见卵巢肿瘤覆盖。子宫直肠窝无法暴露。膀胱反折腹膜、双侧盆壁腹膜、双侧结肠旁沟腹膜、大小肠管浆膜及系膜表面弥漫0.3-0.5cm大小结节。阑尾粘连于盆底,表面菜花状。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未见肿大。大网膜见数个大小不等实性肿块,最大8*3*2cm大小。肝肾隐窝、右肾包膜见片状病灶,范围约6*5cm大小。右侧肝膈面癌性封闭,分离粘连后见整个右侧膈肌片状肿瘤,厚度约7-8mm,肝脏局部表面受侵犯,整个左侧膈肌可见片状肿瘤,厚度约2-3mm。2

术后病理

(1)左、右输卵管及卵巢低分化腺癌(高级别浆液性癌,瘤体6×5×4cm),可见脉管瘤栓,转移或浸润至子宫体前后壁浆膜至肌层、(直)肠壁全层、阑尾浆膜至肌层、(盆底腹膜、大网膜、肝肾隐窝、右侧膈肌、大网膜部分、回盲部、左横膈、右侧结肠旁沟、小肠系膜表面)纤维、脂肪组织及32/35只淋巴结。(2)宫颈粘膜慢性炎。3

术后诊断及分期

卵巢癌IIIC期(高级别浆液性癌)4

初始术后治疗

(1)-06-15行第1次化疗,考虑患者手术范围大,耐受差,因此给予卡铂注射液mg单药化疗一程。(2)于年7月7日-8.2行2程TC方案化疗:安素泰mgivgttd1+卡铂mgivgttd1。(3)因手脚麻木,出现明显神经毒性故于年8月22日-10.10改为:泰索帝mgivgttd1+卡铂mgivgttd1共三程。5

治疗结果

(1)CA:(2)影像学(.2.8CT:上腹部平扫+增强;盆腔平扫+增强)卵巢癌术后化疗后复查:卵巢肿瘤术后,子宫缺如,阴道残端未见明显异常,两侧髂血管旁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盆腔内未见明显积液。肝脏形态如常,包膜光滑,肝裂不宽,各肝叶比例无异常,肝实质密度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肝内胆管无扩张。肝门结构清晰,胆囊无殊,胰腺,脾脏形态及密度未见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双肾见数枚细小致密影。(3)患者是否缓解,有无接受维持治疗,方案是?完全缓解,定期复查,病情变化随诊。无维持治疗。三、患者复发及治疗1

患者复发情况介绍

▏时间:年8月6日复查血CA:36.3U/ml,首次升高(距离末次化疗十月)。年8月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新发结节,转移瘤待排除。胸外科专家阅片后表示不能确定为转移病灶,建议观察。年11月29日血CA:U/ml。年12月3日B超提示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2月4日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细胞学结果:左侧腹股沟结节针吸(淋巴结转移性腺癌伴大片坏死)。年12月5日CT提示:两肺多发结节较前增大,考虑转移瘤可能大。▏诊断:卵巢癌复发2

复发术后治疗

患者复发病灶非孤立,且考虑出现肺部以及远处淋巴结转移故难以手术完全切除病灶,选择化疗。年12月6日-年4月27行化疗6程:(里葆多)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40mgivgttd1+卡铂mgivgttd1。3

治疗结果

(1)CA卵巢癌术后化疗后复查(.6.22):CT:1.卵巢癌综合治疗后复查,直肠下段多发点状及链状高密度影,考虑术后改变。2.脂肪肝。3.双肾多发小结石。4.胸部CT平扫未见确切异常。患者是否缓解,有无接受维持治疗,方案是?完全缓解,.6.10开始服用尼拉帕利mg/QD(2)服用尼拉帕利期间血小板(3)服用尼拉帕利期间血红蛋白(4)服用尼拉帕利期间中性粒细胞(5)服用尼拉帕利期间CA(6)服用尼拉帕利期间影像学.5.13CT:子宫、双侧附件缺如呈术后改变如前,术区未见异常异常结节灶,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影,盆腔内未见异常肿大淋巴结。直肠走行区多个环形线样致密影未见变化,局部肠壁较前稍减轻增厚,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余腹部肠管未见明显肠壁增厚、官腔狭窄征象,肠腔未见异常扩张及气液平面形成,肠周脂肪间隙清晰。系膜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胃轮廓光整,胃壁均匀,胃腔内未见异常密度灶。肝脏密度较前恢复,肝内脉管系统显示不清,增强扫描肝内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肝内、外胆管未见异常扩张,门静脉充盈良好,官腔内未见异常充盈缺损影。胆囊不大,囊壁无明显增厚,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囊内未见确切异常密度影。脾脏、胰腺、双侧肾上腺未见确切变化;双肾窦内多发点状高密度影大致同前。膀胱充盈较好,壁光整,膀胱内未见异常高密度影。所示腹盆腔未见异常积液征。右上胸壁皮下可见输液泵置入如前。气管、主支气管畅通,两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右肺中叶内侧段可见条片状密度增高影,邻近胸膜增厚、粘连;余双肺各叶未见明显异常实质性病灶,增强扫描肺内未见确切异常强化结节及肿块影。两肺门未见增大,肺门及纵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心影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双侧胸腔未见异常积液影。4

诊断意见

①“卵巢癌”术后复查,与前片对比,未见明显动态变化;②直肠术后改变如前;脂肪肝较前好转;双肾小结石;③提示右肺中叶内侧段纤维灶。

专家点评

卵巢癌整体五年生存率约为46%,远处转移的患者五年生存率仅有29%,含铂化疗是卵巢癌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大部分人都会复发,随着一次次的复发,PFS会大大缩短,最终成为铂耐药,如何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拉长无铂间期是目前临床急需的治疗方案。本例患者体重56KG,起始血小板*/L,根据NOVA研究的RADAR分析,对于基线体重<77kg或血小板计数<K/μL的患者,尼拉帕利起始剂量可调整为mg,该患者即按mg/QD服用,耐受性良好,无减量需求及停药记录,服用至今疗效及安全性良好,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NOVA试验结果显示,对于BRCA野生型的患者,尼拉帕利治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3个月,安慰剂为3.7个月,治疗组使疾病进展风险下降55%,本例患者第一次复发时间为10个月,使用尼拉帕利维持治疗16个月,目前仍在服用中,各项检查均正常,该病例充分证实了尼拉帕利BRCA野生型患者中的良好的疗效。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iyinsaoyanga.com/wyyyry/57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