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水中含有如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藿香等十几味中药,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等作用,对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如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症,以及胃肠型感冒、夏季中暑等见上述症状者都具有很好的疗效,如今藿香正气水已经成为人们夏季常备的药物。然而藿香正气水,你真的用对了吗?
中医把中暑分为阴暑和阳暑,阳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暑热和高温环境下导致的高热、心烦、口渴、发汗等症状,与西医中的中暑相似。阴暑的发病则多是因为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如夜间露宿室外,乘凉时间过长,运动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等,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阴暑的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还兼有寒和湿,因此表现上面与阳暑有很大不同,主要为发低热、恶寒、无汗而身重疼痛,多伴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重点是藿香正气水只能治疗阴暑,不能治疗阳暑。藿香正气水是由藿香正气散演变而成的一种酊剂,藿香正气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物组成为藿香、白芷、紫苏叶、茯苓、半夏、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大腹皮、炙甘草,被列入祛湿剂。藿香正气以具有解表、行气化湿的藿香为君药;苏叶、白芷辛温入肺经,助藿香解表祛湿;半夏、白术、厚朴、陈皮、茯苓宣化中湿;大腹皮下气行水;苦桔梗宣肺,功用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腰腹疼痛舌苔白腻。由此可见,藿香正气水并不能治疗阳暑,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步是要先紧急降温,医院。
注意忌口:
服用藿香正气类感冒药时,最好不要吃甜食,包括水果、饮料等。甜食易碍脾生湿,而藿香正气水是解表化湿的,甜食会降低其药效。另外,也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藿香正气水虽好,但并不是防中暑的特效药。如对于烈日暴晒导致水分丢失而引起的高温中暑来说,不适合用藿香正气水。因为藿香正气水有除湿作用,此时使用反会加重体内缺水。同时,藿香正气水也不是人人适用,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者要慎用,孕妇、小儿、老年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除此之外,因为藿香正气水属于酊剂,它不是以水为溶剂,而是采用一定浓度的酒精溶解。所以,对于喝酒过敏或是涂抹酒精消毒时皮肤泛红者尽可能不要服用藿香正气水。若服用了就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出现全身发热、心跳加快及皮肤潮红、丘疹、瘙痒等,有时甚至出现心悸、气短、烦躁不安、血压降低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还需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因为含有酒精,如果与头孢菌素类药物、甲硝唑等药物一起使用,还可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出现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视物模糊、胸闷、心悸、气促、乏力、多汗、恶心呕吐、腹痛等症,严重者可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除了可以内服,藿香正气水还有以下妙用。
蚊虫叮咬:
夏日若被蚊虫叮咬,可用藿香正气水外涂患处,半小时左右可减轻或消除瘙痒感。
外阴瘙痒:
外阴瘙痒者,可将藿香正气水用凉开水稀释50倍后清洗前后二阴(男女皆可用),洗后不但瘙痒等症状缓解,有的人还会消失,而且局部有清爽感。
湿疹:
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后,直接用藿香正气水外涂患处,每天3~5次,连用3~5天。
足癣:
将患足用温水洗净擦干,将藿香正气水涂于足趾间及其他患处,早晚各涂1次。治疗期间最好穿透气性好的棉袜、布鞋,保持足部干燥,5天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见效。
晕车晕船:
乘坐车、船前,可用药棉蘸取藿香正气水敷于肚脐内,也可在乘车前5分钟,口服1支藿香正气水(儿童酌减),可预防晕车晕船。
弘医堂人恪守“众善奉行,诸恶莫为,立业做事,传承国粹”的行为准则,坚持“弘国医济世、奉仁德待人”的创业宗旨,以捍卫“原版中医”为己任,弘扬“敬师、传承、感恩、大爱”的企业文化,向世界人民推广和传播中华国粹。
-